2012年2月19日

一榮俱榮

在以色列農村,每當莊稼成熟的時候,靠近路邊的莊稼地,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他們認為,是上帝給了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感恩,就用留下莊稼的方式,報答今天的擁有。

⋯⋯ 這樣報答了上帝,又為那些路過此地,沒有飯吃的貧困路人給予了方便。
莊稼是自己種的,留一點給別人收割,他們認為分享是一種感恩,是一種美德。

韓國北部的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隨處可見農民们忙着採摘柿子。

但是,有些熟透的柿子是不會被摘下來的,這些留在樹上的柿子,成了一道特别的風景。

遊人經過這裏都會說,這些柿子又大又紅,不摘豈不可惜。

當地的果農則說,不管柿子長得多麼誘人,也不會摘下來,因為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

这是怎樣的一種習慣呢?原來這裏是喜鵲的棲息地,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築巢過冬。

有一年冬天,天特別的冷,雪下得很大,幾百隻找不到食物的喜鵲一夜之間都被凍死了。

第二年的春天,柿子樹重新吐綠發芽,這時一種毛蟲突然氾濫成災,那年的柿子幾乎絕產。

從那以後,每年秋天收穫柿子的時侯,人們都會留下一些柿子,作為喜鵲過冬的食物。

喜鵲也知道感恩,春天来了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樹上的蟲子,保證了這一年柿子的豐收。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

給予是快樂,更是收穫。

早期在台灣,也有這樣的習慣。蕃薯收成的時候,媽媽總會交代,靠近路邊的蕃薯不要撿。

媽媽说,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要想着幫助別人,人要有刻苦、感恩、惜福、分享和謝天的情懷。

留幾枚柿子在樹上吧,那是人間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來源:網路文章

2012年2月17日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研究所和大學的差別?(張貼日期:93.12.14;資料來源:網路流傳)

大學所學的是人類已知的學問,研究所要探索的是未知的學問
我過去三十二年在美國的大學真正的工作是培養研究生,從1968年開始當教
授,在芝加哥及柏克萊的26年裏,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最
欣慰的是對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有些貢獻。我是化學物理領域的教授,你們若到
美國各大學去訪問,常會遇到我的學生,若問說那個實驗室培養最多化學物理
的教授,答案一定說是我的實驗室。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培養下
一代,我是花了些心血。
記得以前每年九月,總會有很多的年輕學生來到加州大學,有的想研究化學物
理的學生,對我的題目很感興趣,就會來和我討論幾次可能的研究題目。每年
我都收二至四位學生,剛開始時,這些學生總是要我告訴他們怎麼做,用什麼
方法做。而我總是老實地告訴他們,如果我知道要怎麼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早就做了,這些問題不會留到今天給你。因為我們各大學做的較好的教授
,真的是走在知識的最前面,每天都在推動知識的前進。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
,可能知道該怎麼走,但並不清楚應怎麼做。
新的研究生剛到研究院時,是需要有些調適的時間,要認識自己要做的研究工
作是會有很大的疑難,因為我們是要去未知的世界走出一條路。面對新的同學
,我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但是我不確定是否是最好的方法
。大半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到好大學、跟好教授做題目,但剛開始時卻什麼
都不懂,這其實是常發生的事情。我以前每次和我的指導教授討論,教授所能
提供的也很有限,有些提供的也不是很好的構想,甚至根本理念有錯。研究生
將會看到自己和教授一起走入未知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教師可能懂的不會比
研究生多,但在其他方面則不然,教授經常知道以前為什麼沒有走通,以後要
怎麼走,而這種經驗在研究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研究所開學時,我都會感到大學部的教育和研究所的教育有很大的脫節。
最大的原因是明明我們對世界的知識很有限,人類到現在也還是無知的,僅管
從事學術工作的人有滿腦袋的學問,但對地球上所發生的事情的瞭解,只是一
小部分。當中學的老師們急急忙忙的把人類已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時,應告訴
學生還有許多是未知的,說那些事情是需要探討的。因為很多研究生習慣接受
人類累積的知識,以為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是相當完美的或人類的知識是很多的
,會忽略以前所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中、小學教小孩時,應以好奇、
探討為原則來帶動學習,才是對的教學方法。若是在學校時只有灌輸,即使小
孩是天生的科學家,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以為該知道的已都知道了,好奇心就
沒有了。經過小學、中學、大學時,到研究所時,探知的動力已被磨損殆盡
了。
「訓練」是重覆學習已知的事以做的更快更好,「教育」是要培養能力以解決
未來的問題。前兩年,我曾經因為擔任教改會召集人的工作而到全省各地作巡迴
演講,這些演講的內容,多是針對國中、國小的義務教育而講的。在演講中,
我常提到教育改革要政府解除對教育過多的管制,學校要能自主,真正要改的
目的是要把每位學生培養上來。我們目前的教學,只有一個方向,一個進度,

會造成有些學生跟不上,以為自己這裏不行、那裏不行,而失去前進的力量。
我們在台灣的教育工作,常常沒有把「教育」和「訓練」這兩件事分開,教育
是教一個人學做人、學待人處事,是要學解決未來的問題。若是要訓練一個技
術工人,則要重覆訓練。比如說做腳踏車,相同的時間內,熟練的人可以做六
部腳踏車,不熟的人只能做一部,前者的生產力是後者的六倍。訓練是已知要
如何做的,做的更快,但在求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比
如說若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分子碰撞、角動量、散射角度,我可以講的很清
楚,你們也會瞭解。但若我出些習題給你們做,有些乖巧的人,可能很快會把
習題做出,有些人可能要很久,還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沒有搞通。但較快懂的人
,也許成績、分數較高,但不表示科學研究能力較強。
就如同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光是懂沒用,不能快則考不好。我們不是讓學
生了解自然現象或是教導他們如何去探求學問,而是給他們很多題目回家操練
。若是做過、有印象的題目,則會考的很好,否則考不好。從國小起,學生都
是在學校受考試訓練,不是受教育。學校在訓練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解答,而這
些問題都是人類已經解決的問題,要學做的快,實在沒什麼了不起。
我認識一位大學教授,他的小孩很聰明,所有的問題都會解,但在台灣的國民
中學裏,卻是位後段班的學生,因為考試時,解題太慢。另外有一位教授的小
孩也是後段班的學生,到了美國後卻成為高材生,老師每天稱讚他。這是因為
我們不重視教育而只重視訓練。在座可能有很多人是如此被折磨過來的,若到
了研究生還不改過來的話,尤其想要做一個科學家,前途會很暗淡。「教育」
和「訓練」的差別,在研究生的階段特別重要。
激勵學生學習的最佳方法是教授以身作則、培養學生成功的經驗、研究群間經
常共同討論、彼此學習我在1967年到68年間曾在哈佛和賀胥巴哈
(Herschbach)
教授一起做研究工作。在1971年時,我到芝加哥學教書,賀
胥巴哈教授來芝加哥大學講演。當時有感而發的告訴我:「遠哲,你們六Ο年
代時,做科學研究的動機是熱情,但現在七Ο年代的學生,把它當作一個工作
看待。」他一直看著我,表示很懷念在六七、六八兩年我們共同擁有的好日子
,而覺得現在的學生已遠不如以前。但我告訴他,我到芝加哥大學之後,發現
這裏的學生也都非常努力。即使到了1974年,我到柏克萊之後,我的學生也
都很努力,他們都日以繼夜的做研究。
有位柏克萊的希柏格(Seaborg)教授告訴我,在我搬到LawrenceBerkeley
Building78
之前,下午五點鐘,所有的燈就暗了。而我到了之後,每天晚間

燈火通明,學校有了新氣象。因為我對科學是滿懷熱誠的,學生跟著我做。而
希柏格教授晚上不回實驗室、週末也不來,他的學生也不會回去。過了幾年後
,我去德國拜訪一個研究所,有位教授也對我說類似的話。說他的學生每次休
假回來,第二天就討論下次去那裏休假,也許他應要把他的研究經費給我,因
為我在美國這麼努力。我告訴他,如果你常常在實驗室,學生就不會一直在計
畫下次的旅行到那裏去,而是計畫下一個實驗是怎麼做的。若是教授保有年輕
時的熱誠,想必學生會跟著走的。所以當很多老師說一代不如一代時,該檢討
自己是否變老了,是否花較少的時間在做科學研究,若每天在未知的世界奔波
探討的話,我想還是會有很多年輕人跟著一道走的。以身作則,學生不但會跟
著你,有時會跑的更快。
此外,我們應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努力往前,千萬不能如我們在國小或
國中時一樣,所有的教導只有一個進度,一個方向。老師一直說你這個不會,
那個不會,一直說你不行,你不行。學校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地方,而非一個失
敗的地方。
研究生在四、五年之內要離開,若頭幾年沒有結果,很容易失去信心,讀不下
去的。英國的情形就常是如此,因為英國的學校獎學金只有三年,時間到了,
給學位就走。我曾收了一位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他有很好的推薦信,也非常
聰明,但他以前的論文題目做不出來。我因為知道他沒有成功的經驗,馬上設
計一個實驗,讓他有成功的信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常需要幫助,特別在
最困難的時候,更要提他一把。
學生要成功才會往前走,這在設計題目給研究生時即要注意,因為
我在美國努力那麼多年,也不知自己做對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只是看到很多
學生滿懷熱誠進來,滿懷熱誠出去。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位挪威來的物理
系學生,在博士論文之中對我表達感謝之意,而對物理系的指導教授,只提寥
寥數語。他說他在我的實驗室裏,能儘情享受研究科學的熱情,並經常和大家
一起討論。教授能常和學生在一起,關懷他們、一起討論是很重要的。

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為學生營造很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有成就
的人,比指導學生研究的方向更重要我到芝加哥大學教書後,前後陸續做了八
、九個很複雜的儀器。若所有的儀器我都自己做,大概三個月可以做一個出來
。可是我要學生做,他們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連畫機械圖都不會,很多事情都
要慢慢教他們。從功利的觀點看,教學生做實驗是不會比較快,同時,一個研
究生常常到了可以做實驗時,就已寫好論文,要說「再見」了。但從人才的培
養及享受來看,沒有什麼可比看到年輕人學成的感覺更快樂。我常向年輕的教
授說,多花些時間和學生一起做實驗,雖然表面上自己浪費時間,但長遠看來
,對自己發展及整體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對於我們不知的未來世界,在和學生摸索、討論的過程中也不一定能解決。但
若是教授耐心聽,指出問題,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學到不少事情。重要的是,一
起做科學研究是很有趣的。學生剛開始時,常提出一些很笨、不合理的問題,
經過幾次解說後,就慢慢地提出很好的問題,變的很能幹。啟發學生比指導學
生方向更重要的。
我最不喜歡看到有些老師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工,常要學生做很多事。在英明教
授的領導下,可能學生可發表很多文章,為指導教授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很可
能沒有學到什麼。我一定會讓我的學生有主導的機會,而不是我的一雙手去推
動我自己的工作。每次教授要學生做一件事,都應以身設想,是否自己願意花
這麼多時間如此做。當然若是學生自己願意做的,有自己的構想,又是另當別
論。
此外,要培養學生就要有責任為學生營造很好的研究環境。所謂好的環境包括
大環境及小環境,大環境是一個大學、一個學院的環境,小環境則是一個研究
室的風氣。我到過美國很多大學,每次講到芝加哥大學,都很懷念。因為該校
不大,教授之間很多討論。在創校時,洛克斐勒先生就說這是所研究大學,教
授不但要教書,也要做研究。每年三個學期,總有一個學期可以不教書,專心
做研究。每個教授中午都在教授餐廳吃飯,彼此常常有很多各種學科的討論及
活動,感覺這是個學者的社區。
而到了柏克萊的化學系時,規模很大,什麼都有,但也因此減少和別的教授溝
通、互動的機會。對一個研究室來說,研究生之間要如何坐在一起討論,把自
己的困難講出來,也從別人學到一些東西,是教授很大的責任。此外,一個教
授在收了研究生之後,也應負起營造一個環境,讓研究生可以有毫無牽掛地做
研究,這包括有足夠的錢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需要,但不要有太多錢去煩惱要
如何花。也就是說,收入可以到吃住都沒問題,但不能到每星期都去聽歌劇。
此外,我們要讓年輕人多接觸學術上有成就的人,並和他們討論學問。如此可
以打開年輕人的眼界,並知道有成N的人在想什麼、有什麼遠見?為什麼他們
有那麼大的成就?年輕人一定會發現,即使很有成就的人,談了之後,也覺得
不怎麼樣。如果自己努力的話,一定可以做的比他們好,這也是和名人接觸的
另一優點。
學生找研究題目切忌好高鶩遠
在過去幾年內,有些美國的教授朋友告訴我,他的大陸學生好高鶩遠,常要做
些艱深的題目,以為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得諾貝爾獎。這些學生不了解科學
研究的能力是一步步學來的,研究的題目不是圖書館找的,是教授根據以往經
驗所得的題目,若學生覺得那個教授的題目有趣,則跟該教授做論文。事實上
,我們科學所知道的很有限,每個人在研究中,會發現奇妙不能解釋的現象,
往往成為以後的題目,這些題目剛開始是從年長的人得到的,但年輕人慢慢地
就知道如何解決。
學生好高鶩遠不是研究科學的好習慣。有時候,有的學生也很狂妄。記得我在
台大化學大二時,常和台大物理系的學生談世界上許多還沒有解決的理論。不
懂為什麼愛因斯坦這麼聰明,還不能解決地心引力、電磁場、強力弱力的一些
問題,把力、場從更根本的方向統一起來。我也曾買了很多相關書籍,想解決
許多愛因斯坦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高鶩遠的學生,教授應指導其先從根本
了解,發覺有些路不是此時能做到的,很多的成就是一輩子的努力,是一步步
的走上去的。好比從這裏到二樓,要一步步走樓梯上去,若要一步跳上去,可
能要跳一輩子也跳不上去。
結語:人生最有趣的事是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總覺得世界上,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人不一定要那麼多。每一萬個人中,有
三、四十個人做就夠了,如此社會的負擔也差不多。還有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做研究工作,不能鼓勵每個人都從事研究工作,或以為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不錯
。更因為研究工作的職位空缺是有限的,不能盲目的要研究生做研究,把每個
研究生當作將來要做研究工作的人。
我國每年增加約二千個博士,包括有一千兩百位從國外回來及八百位國內的博
士。不應是每個博士都做研究,很多人可以投入實務工作或是生產界,學的技
能也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如教育界國小、國中之老師,政府界的環保工作等
等也都很好。真正研究工作人員,應是真的對研究有興趣的人,讓這些人可以
沒有失去工作的憂慮。
有一年輕人說他小時候原本父母親因為家庭環境不好,要把他送給別人養。但
他為了可以留在自己的家中,向父母親說「我可以不吃飯,喝水就好,不要把
我送給別人。」後來他母親也因此沒有把他送給別人。要享受自己的人生,則
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錢賺少一點沒有關係,沒有飯吃的時候,喝水就好。
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則會努力的做,努力做則會有些成就,有成就會受到鼓勵
,就會有成就感及滿足感,這是人生最有趣的事所以只有真正熱愛科學及喜
愛科學的人,才需要從事研究工作。若是國中國小教育能如此的教育孩子,不
要鼓勵所有的孩子只重視智育及升學,則真正做研究的人可能越來越少。
有個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得獎時說,學校對我很好,給我做研究,給我錢,
又給我好學生。我的一輩子渡過了很興奮、很快樂的日子,再也沒有什麼比做
研究更高興的事。對於真正對科學工作有興趣,而且又能做出貢獻的人,從事
研究工作,在人類未知的社會走出一條路的,也如同在原始森林中漫步、探索
一樣,是那麼的有趣、值得的。

2012年2月9日

一塊地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週被學生轟下台。
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時候,手腳太慢了,品質也過不了關。
⋯⋯ 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了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呢?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幹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而每次女兒沮喪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三十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那就是前些年她連連失敗,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湊到已經年邁的母親面前,她想得到一個一直以來想知道的答案,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她明白了,實際上,母親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來源:網路文章

NEVER JUDGE ANYONE

A doctor entered the hospital in hurry after being call...ed in for an urgent surgery. He answered the call ASAP, changed his clothes and went directly to the surgery block.
He found the boy’s father going and coming in the hall waiting for the doctor. Once seeing him, the dad yelled:
“Why did you take all this time to come? Don’t you know that my son’s life is in danger? Don’t you hav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doctor smiled and said:
“I am sorry, I wasn’t in the hospital and I came the fastest I could after receiving the call…… And now, I wish you’d calm down so that I can do my work”

“Calm down?! What if your son was in this room right now, would you calm down? If your own son dies now what will you do??” said the father angrily

The doctor smiled again and replied: “I will say what Job said in the Holy Bible “From dust we came and to dust we return, blessed be the name of God”. Doctors cannot prolong lives. Go and intercede for your son, we will do our best by God’s grace”

“Giving advice when we’re not concerned is so easy” Murmured the father.

The surgery took some hours after which the doctor went out happy, “Thank God! Your son is saved!”

And without waiting for the father’s reply he carried on his way running.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ask the nurse!!”

“Why is he so arrogant? He couldn’t wait some minutes so that I ask about my son’s state” Commented the father when seeing the nurse minutes after the doctor left.

The nurse answered, tears coming down her face: “His son died yesterday in a road accident, he was in the burial when we called him for your son’s surgery. And now that he saved your son’s life, he left running to finish his son’s burial.”

NEVER JUDGE ANYONE because you never know how their life is and as to what is happening or what they’re going through.


#REPOST.

微笑的臉

我,就是個單親媽媽,三年前,因先生有外遇,被我抓到,最後以離婚收場,如今,兒子已經七歲,也唸了國小一年級。平時我在美容院工作,每天從早忙到晚,累死了,我實在沒時間去管小兒子的功課。還好,小兒子的級任老師會在家長聯絡簿上,寫些兒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老師有兩個橡皮圖章,一個是微笑的臉,用來表示孩子在校表現良好,值得稱許,不過,如果孩子在校不遵守秩序,上課大聲講話,作業忘了寫,或和其他小朋友吵架,就會被老師蓋一個哭臉。

雖然我兒子長得很可愛也很頑皮,經常故意捉弄女同學,上課也不專心,寫字更潦草馬虎,所以,每次他拿聯絡簿給我看時,我就會和他算帳。「你看看,你又得這麼多個哭臉,上課講話,排隊不守秩序,又是和女生吵架,鬥嘴,兒子啊!你乖一點好不好,不要跟你爸爸一樣,只會跟女生糾纏,可不可以?」
一天我從美容院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一進門,就看兒子一張紅撲撲的小臉,向我跑過來:「媽咪,妳⋯⋯回來啦!」當時,我好累,嘴巴仍然說著那冷冷的老話:「去把你的聯絡簿拿來,讓我看看你又得幾個哭臉?」此時,小兒子抱著我的雙腿,撒嬌地說:「媽咪,今天我們一起數一數,這學期我總共得幾個微笑的臉好不好?」

小兒子一說完,立刻從書包裡拿出聯絡簿,數一數,這個星期到底有多少個微笑的臉?他甚至翻到上星期、上個月、十月、九月。

小兒子低著頭,專心又高興地數著:三十、三十一、四十五。

聽著兒子興奮的聲音,我的眼眶竟泛出淚水!是的,兒子,你有好多好多微笑的臉,值得我和你高興地一起細數,我為什麼要一直反覆挑剔你那為數不多的哭臉呢?

記得上星期,我騎車載著兒子到外頭買麵包,當時,天空下著毛毛雨,我叫兒子坐在機車後座,不要亂跑,我買完麵包馬上出來,當我付完錢,走出麵包店時,看見小兒子懶洋洋地整個人趴在機車椅墊上,我一看,好生氣地大聲罵他:你趴著幹嘛!坐要有坐相!

這時,小兒子挺身坐起,笑著對我說:「媽咪,你看我多聰明,我趴著,用身體蓋妳的座位,就不會被雨淋到,妳坐上去,屁股就不會濕濕冷冷的了!」
兒子啊!我當時真的好感動!可是媽媽太忙,太累,媽媽心中的感動又忘記了,只記得去數你又得幾個哭臉,媽媽很壞對不對?

當我含著淚,望著可愛的兒子時,他天真興奮地抬起頭,告訴我:「媽咪!這學期我總共有八十二個微笑的臉!」那時,我緊緊摟抱住兒子,真心喜悅,滿足地對他說:「媽咪今天加你十八個微笑的臉,好不好,讓你有一百個微笑的臉!」於是,我在兒子聯絡簿上,畫上十八個微笑的臉,並簽上我自己的名字。

來源:網路文章

2012年2月5日

四個故事

1. 她很胖,胖到所有人都覺得不會有人娶她。他很瘦,卻鬼使神差般娶了她。結婚那夜,她在他面前寬衣,隨著衣服脫落的,還有一層肉皮。其實她是個美人,只因厭倦人們對外貌的嚴苛,于是費盡心機想找個能容忍她丑陋的人托付終身。他得知真相之后憤然離去,他不過是想娶個外貌丑陋且沒有心機的女子。

2. 他向她求婚時,只說了三個字:相信我;她為他生下第一個女兒的時候,他對她說:辛苦了;女兒出嫁異地那天,他摟著她的肩說:還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復地對她說:我在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親吻她的額頭輕聲說:你等我。這一生,他沒對她說過一次“我愛你”,但愛,從未離開過。

⋯⋯ 3.一個女孩失戀分手了哭著。上帝出現了,上帝問她你為什麼這麼難過?“他離開了我。”“你還愛他嗎?”女孩重重地點頭。“那他還愛你嗎?”女孩想了想哭了。上帝笑著說:“那麼該哭的人是他,你只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失去的是一個深愛他的人。

4. 一個苦者對智者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智者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他說:“可我就偏偏放不下。”智者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苦者被燙到馬上松開了手。智者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作者:佚名

2012年2月2日

不只一個方法

成功不只有一個方法,此路不通,你可以尋找別條出路,或是開始挖地洞。

史丹福只有高職文憑,畢業之後,他到一家大公司應徵業務助理,也許是因為景氣不好的關係,史丹福發現他的競爭者多半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而且總共有三百多人一起競爭這個小職缺,簡直快要擠破了頭!

⋯⋯ 負責面試的考官一看到史丹福的履歷,只對他揮了揮手,要他等到其他人都面試完了之後再說。雖然這是一項不平等待遇,但是史丹福一點也不氣餒,誰叫自己讀的書比別人少呢?

抱著一線希望,史丹福在大廳裡靜靜苦候了二、三個小時,都已經快要中午了,排隊面試的人還這麼多,看來是有得等了!

史丹福望著其他人,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無精打采,肚子很餓,但是又不敢離開大廳,怕錯過面試的機會。

「這可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史丹福靈機一動,立刻跑到附近的一家速食店,以相當便宜的價格買了兩百個漢堡。

回到大廳後,他再以略高的價格賣給其他的應徵者,還不到半小時的工夫,史丹福便淨賺了一干多元。

主考官看到這種情形,把史丹福叫到辦公室裡,微笑地對他說:「年輕人,我們決定錄用你了!」

「但是我並沒有大學學歷啊!」史丹福一臉疑惑的說。
「我們認為你比其他大學生都來得優秀。我一開始就給你下馬威,叫你等到最後,但是你並沒有被我嚇倒,證明了你是一個不放過任何機會的人;這麼多人在這裡等,你懂得把握午餐時間的商機,這說明了你挺聰明的。我們要的不是只有學歷的人手,而是你這種善於抓住市場的人才,好好努力吧!」主考官回答。

成功不只有一個方法,就算此路不通,你還是可以尋找別條出路,甚至是開始挖地洞。

當你無法改變外在環境時,你應該想想自己還能再做點什麼,因為機會從來只偏愛有備而來的人。

成敗的差別在於:成功的人可以在困難,中找到機會,失敗的人卻只能在機會中找到困難。

當你一敗塗地的時候,不要怪別人不給你機會,先想想自己夠不夠努力吧!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如果再不想想辦法,那麼就算是上帝也幫不了你!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最後佔有了什麼,而在於是否充滿信心追求什麼的過程。 一班挺〈科學家傳記〉

~摘取:自信自在 作者:Joseph F. Newton博士~